塞外古城承德塞罕坝国家级自然保护区

塞外旅游 710

塞罕坝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所在区域属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区,全年气候的特点为冬季漫长,低温寒冷;春季错后,干燥多风;夏季不明显,光照强烈。无霜期短,昼夜温差大;降水量偏少;风多风大,蒸发潜量大于降水量;大风、沙暴、干旱、霜冻等灾害性天气比较多。保护区内陆河岔较多,多数水源补充入就近的沼泽或滩地,东部为阴河支流的源头,中北部为吐力根河的上游,东南部一带是撅尾巴河的发源地,吐力根河、撅尾巴河均为滦河上游小滦河和伊逊河的源头,汇入滦河后注入渤海湾。

区内有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4种,即野大豆、蒙古黄芪、刺五加和沙芦草;有特有植物11变种2变型,即光萼山楂、长柱多裂叶荆芥、围场茶子和黄花胭脂花;在河北省仅该区有分布的植物30余种。保护区是塞罕坝区域天然植被的集中分布区,区内天然植被群落保护完好,森林草甸植被和湿地沼泽基本处于原生状态,集中了塞罕坝地区特殊、稀有的野生生物物种,是塞罕坝地区各种原生性生态系统保存最完好、生物多样性最丰富、生物地理区系交错带最典型的区域,是塞罕坝地区的一个生物基因库,也是河北省最有生态资源保护价值的保护区之一。